冬日,傍晚时分的石窟河,藏着暖阳的柔和。近处的城市与河流,远处的乡村与青山,如同诗歌里的字词,点缀着蕉岭这座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发展之城。
不断探索前行,深度融合升级。近年来,蕉岭县结合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工作,高质量做好城乡融合发展大文章,在青山绿水间追逐“诗与远方”,全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日前,中国共产党蕉岭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未来五年,蕉岭要创新实施“三三三五”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蕉岭要继续以列入全省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打造“五宜城乡”,全力建设富美蕉岭。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五宜城乡”要如何建设?蕉岭如何精准高效地补短板、固优势?
当下,一场构筑富美城乡新高地的探索与实践,正在蕉岭大地进行。
精益求精
品质化
打造精美县城
杂乱的电线归入桥架,昔日脏乱差的街道焕然一新,群众出行、居住多了一份安全保障,干净、整洁、静美的小巷诉说着县城的时光静好。
在蕉岭县城,道路改造、外立面改造、四线整治、背街小巷美化亮化带来的改变,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蕉城镇继实施溪峰东路横岗段、安宁街、东街背街小巷等一批民心工程后,以“绣花”功夫,精益求精推进环城路城郊村儒林第至镇山公园路段道路改造提升及沿线农房风貌管控工程,全面改善城区人居环境。
“以前此路段由于建成年代久远,随着时代发展,路面老化、老旧线路杂乱、配套设施逐渐落后,群众出行不够通畅,道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今该路段铺上了柏油路面,移除了电线杆,铺设了人行道,线缆统一放置在桥架内,整条路焕然一新,路面交通顺畅了不少。”行走在改造后的路段,蕉城镇组织委员欧阳文理对比了该路段的前后变化。
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环城路城郊村儒林第至镇山公园路段的改造提升,只不过是蕉岭县探索品质化打造精美县城的一个缩影。
以“精致、绿色、和谐”为城市主基调,推进城市更新,蕉岭县计划以石窟河为绿轴,延续性提升“一河两岸”城市空间,稳步推进县城南合蕉华、西融长潭,推动桂岭新区、长潭片区、长寿片区开发建设“再下三城”,实现蕉岭县城和蕉华新城“比翼双飞”,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美丽画卷。
精美县城的打造需严谨细致、因地制宜,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每一针都要“绣”在细处、实处。以景城融合、文城融合、产城融合“三个融合”为实践路径打造精美县城,蕉岭县掀起新一轮的热潮。
路亭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桂岭新区医院生命通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规划提升石窟河一河两岸风貌……按照多规融合要求,蕉岭县正科学编制县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三区三线”,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加强城市风貌设计和管控,加强城市“天际线”和沿河沿线规划管控,确保城市建设不变形不走样。
依托石窟河畔的秀美山水和长潭自然生态旅游景区,蕉岭县进一步厚植生态、人文、数理资源优势,完善配套设施,为景城融合、文城融合、产城融合不断注入发展新动力。
从县城驱车20分钟,途经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卡拉比-丘”数学世界旅游区、国家AAAA旅游景区长潭旅游景区,便可到达正在建设的全球首个“卡拉比-丘”实景天象馆项目,建筑主体工程已经完成,进入陈列布展阶段。
“‘卡拉比-丘’实景天象馆提取天文星系的运动轨迹,结合客家围屋的建筑形态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天文馆造型,将打造一个开放灵活、共享交流、科技先进的天文服务平台。”蕉岭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丘兆仕表示,将用好用活天象馆的资源,建设成天文科研基地、体验基地,成为汇聚广东乃至全国各地天文爱好者的活动基地。
外树形象惠民生,内强素质抓管理。蕉岭县在推进精美县城建设中,既注重“面子”更注重“里子”。
以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为主抓手,蕉岭县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新区开发注重山水景观入城,旧城改造注重活化东街、西街等城市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5G、光纤等惠民信息化基础设施城乡全覆盖,逐步推进智慧化城市建设,确保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协同联动
项目化
推进乡村振兴
“刘阿姨,又见面了,这次你还带上孙女过来了。”
“是啊,带她过来一起锻炼身体,这里环境好,离家里又近。”
下午时分,长潭镇若夫公园开始热闹起来,陆续而来的群众,沿着绿意盎然的登山道,享受蕉岭的生态美。站在若夫公园的半山腰放眼望去,石窟河如同绿带围绕着蕉岭城区,连接着附近的长潭堑垣村、长潭村,一幅宜居宜游的城乡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之前大家都没有想过出门就是公园,还能够锻炼身体。”长潭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黄冬萍说起了村里的变化,用了多个“没有想到”来形容。
曾经是无人问津的废弃石场,如今是喜闻乐见的登山网红打卡点,长潭镇若夫公园的蝶变,是蕉岭县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之一。
不可否认,当前蕉岭县的城与乡发展仍存在着资源、规划、要素的不统一,制约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五宜城乡”的提出,旨在破解城乡要素难题,重在实现城与乡逐渐融合发展,以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
何为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即是要求坚持项目化推进,以工程化、项目化的办法,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分别确定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工作抓手,确保把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五年时间内打造35个特色精品村,62个美丽宜居村。
对此,蕉岭县提出深入实施驻镇帮镇扶村和“万企兴万村”行动,主要通过打造一条省际廊道示范带,美丽圩镇、美丽乡村“两个美丽环境”,水韵、寿韵、文韵“蕉岭三大精品游线”,林下、光伏、南药和农旅“四个产业链条”,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蕉岭(南沙)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示范园、食用菌产业园、毛竹产业园、蜂蜜农业科技园“五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乡村建设,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广福镇,蕉岭县的“北大门”,省际边界地区发展的前沿阵地。根据打造省际廊道示范带的规划,广福正逐步推进205国道沿线行政村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拆除乱搭乱建、整顿道路秩序、控制道路扬尘、治理粉尘污染、整治沿线企业等项目工程,构建民居风貌协调、田园气息浓郁、客家文化厚重的岭南特色乡村风貌示范带。
“提升205国道(广福段)一条线、谋划一项特色产业项目、改造农贸市场一条街、建设一个政务服务中心,完善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一河两岸景观带。”说起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广福镇党委书记陈国计熟记于心,表示将努力实现规划设计、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圩镇风貌、产业发展、治理水平“七补齐”。
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干,需要注重整体规划,有序推进,更需要协同联动,不能局限于基础设施项目,更应与产业项目形成联动。
让“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在推进“五宜城乡”建设中,蕉岭县提出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大力发展南药产业,大力发展农旅产业,丰富乡村游、生态游、红色游、民宿游等业态,打造一批农旅融合示范点,打造五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渠道。
全域推进
特色化
推动镇域发展
蕉城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力打造“五宜”城乡首善之地,围绕“精”,紧扣“城”和“乡”,全力做好景城融合、文城融合、产城融合文章,秀“山”活“水”加快高质量发展。
长潭镇要做足“数”字文章,加快推进数学码头、数学兴趣乐园、“卡拉比-丘”实景天象馆等建设,继续提升数学小镇周边的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齐心协力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卡拉比-丘”数学小镇,着力打造数理梦想启航之地。
作为“长寿乡中乡”,蓝坊镇长寿文化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接下来要围绕“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之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路径,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
在蕉岭,打造“五宜城乡”,并不是照本宣科的“复制粘贴”,而是走“花开满园春”的特色化建设之路。
依托八个镇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蕉岭县以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为根本目的,提出要各展所长、各施其策,全面加快镇域高质量发展。
一张张新蓝图、新名片随着“五宜城乡”的打造诞生:蕉城镇围绕“精”,着力打造五宜城乡首善之地;新铺镇围绕“古”,着力打造客乡文旅标杆之地;长潭镇围绕“数”,着力打造数理梦想启航之地;三圳镇围绕“融”,着力打造融合发展出彩之地;文福镇围绕“文”,着力打造诗画人文有福之地;广福镇围绕“园”,着力打造边界发展先行之地;蓝坊镇围绕“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氧你之地;南磜镇围绕“林”,着力打造林下经济创富之地。
事实上,特色化推动镇域发展在蕉岭并不鲜见。
近段时间,蕉岭以全县8个镇为主要对象,以省中心镇为重点,兼顾长深高速公路出入口、205国道、旅游景区沿线等重要节点,按照“七补齐”的要求,推进美丽圩镇创建行动。
推进过程中,蕉岭突出各个圩镇的特色,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以改善圩镇人居环境带动圩镇产业发展,增强圩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打造“环境美、产业兴、群众乐”的美丽圩镇。
为避免“千镇一面”现象,蕉岭坚持“一镇一特色”理念,推进沿街立面特色化改造,在沿街标识标牌、招牌广告等区域融入区域特色,结合当地人口、产业、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因素,发展特色商业街。
“老板,来一份三及第,再加一份米饭。”走进长潭镇三及第特色美食街,美景与美食同在。全长2.3公里的长潭大道经过改造,面貌焕然一新:两旁民房白墙黛瓦换新装、店铺招牌统一、街道整洁干净。
“不仅如此,店门口还增添了许多特色小景观。坐在店门口往外望去,视野开阔,街道井然有序,顾客们看了都说好。”店主丘志良笑着说,环境变美了,自己的收入也高了。
11月15日至17日,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实地考察组走进蕉岭,对长潭镇“水墨长潭”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进行实地考察。全长5.3公里的长潭镇“水墨长潭”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折射出蕉岭县建设美丽圩镇、美丽乡村的信心和决心。
夕阳西下,在蕉岭县长潭镇新泉村新修建的万里碧道,群众休闲自在。碧道上巧妙融入的数学公式和数学知识,点缀着“水墨长潭”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不时引起过往群众驻足。
“我们还结合村庄资源现状、用地布局及发展愿景,推进‘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为主的‘四小园’建设项目。”长潭镇新泉村党总支部书记谢志发介绍,随着万里碧道的建成启用,如今新泉村已经逐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发展布局,一头连着群众家,一头连着城镇。
“花开满园春”
蕉岭八镇各展所长
蕉岭打造“五宜城乡”,并不是照本宣科的“复制粘贴”,而是走“花开满园春”的特色化建设之路。
八个镇依托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各展所长、各施其策,一张张新蓝图、新名片随着“五宜城乡”的打造诞生:
蕉城镇精五宜城乡首善之地
新铺镇古客乡文旅标杆之地
长潭镇数数理梦想启航之地
三圳镇融融合发展出彩之地
文福镇文诗画人文有福之地
广福镇园边界发展先行之地
蓝坊镇寿绿色生态氧你之地
南磜镇林林下经济创富之地
■记者观察
整体规划逐一落实
在细节处见真功夫
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每一个“宜”背后都凝聚着高质量发展要求。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蕉岭提出要建设“五宜城乡”,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体现,是尊重历史、立足现状、着眼未来的长远规划目标。
当前,蕉岭正抢抓老区苏区、生态发展区、省际边界地区“三区”叠加提速发展的“天时”机遇,发挥蕉岭区位从“边缘”变“前沿”、生态资源从“优势”变“财富”的“地利”优势。在这一背景下,“五宜城乡”的建设既是发展目标,亦是发展动力。
打造“五宜城乡”,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循序渐进的发展方能实现。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整体规划、逐一落实,要求坚持用绣花的功夫推进城市建设、乡村建设、文明建设,真正实现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绣花”功夫不是花拳绣腿,而是要在细节处见真功夫。
谋划要细。要坚持规划引领,把生态、水系、康养、旅游、数学、寿乡人文等元素融入到“五宜城乡”的建设。众多元素的融入,牵涉到众多部门、单位,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从各地实际、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出发,一盘棋做谋划,不落下一个,切实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
落地要细。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是互促互进、相互影响的,美丽蓝图变成现实,需要蕉岭干群一条心、干事一股劲,坚持稳扎稳打,分步推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尊重人民意愿、凝聚干群力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切实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五宜城乡”的强大合力。(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 实习生孙怡通讯员廖静宜汪敬淼丘林强)
从鹤洞大桥大中修启动直至近日开通,广钢新城居民刘汉波对其展开了一场云监工。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刘...
日前,12315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热线、12319住房和城乡建设服务电话、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12333人...
1月12日,江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施适代表江...
日前,百色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在全市设立四级田长,实...
1月10日,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计划到2026年惠州综合实力迈入国内一流,两大支柱产业跻身世界一流。...